次日晨会,台谏官果如李夜阑所料,上书弹劾了内侍监和客省四方馆。

    历年各部来朝,都会送上一份使团名录和朝贺的礼单。

    出事以后,台谏们从内侍监找出了一份西夏造册,上面明明白白写着“西夏派遣一名正使和十名侍卫,护送白毛骆驼一匹并诸珍宝往宋贺新岁大喜”。

    西夏国主谨慎,甚至在上面标明了使团每一个人的姓名。

    由此,御史台谏言弹劾四方馆没有验明正身,是渎职之罪,应当将涉事诸官革职查办。

    而昨日参宴的常参官们则各执一词,有人认为是内侍监的过失,有人则将宴会上的安危牵扯到皇城司。

    一时明堂正衙上争论不休,坐在玉座上的皇帝也面露几分厌恶。

    “行了,诸卿且停一停。”

    文武诸臣闭了口,恭敬地看向青凉伞下的皇帝。

    “昨日大宴出了刺客,乱中,还是靠李卿护佑朕和诸卿性命。”

    皇帝凉凉地看了一眼方才说皇城司不是的几个大臣,见他们目光躲闪,才复开口道:

    “刺客狡诈,客省四方馆往来忙碌,略有疏漏也是有的。”

    “朕素知,往来接迎使节之事繁琐,也知卿等忙碌,但——既然今岁朕都让皇城司襄助,为何你们遇上了不能辨别之人,还是不懂得向皇城使求助?”

    涉事几个官员面若菜色,个个心有戚戚,唯唯诺诺不敢开口。

    叹了一口气,皇帝挥了挥手:

    “罢了,诸卿慷慨激昂、义愤填膺,昨夜李卿却缉凶、善后忙碌到今日侵晨。而且,他已经替你们几位担下了这重罪过。”

    台谏官们一愣,众位朝臣也急急抬头不可思议地看向皇帝。

    皇帝站起身来摆摆手:

    “按照我朝律例,辨别不明、擅离职守之罪,军杖五十,诸事长官则倍百。皇城使李夜阑已受了军杖百,内侍监各位罚俸半年,负责核查身份的两位——官降一等。”

    “诸卿,可还有什么怨言?”

    他说得漫不经心,端得是对着百官说,实际上目光却始终看向三权之中的秦熺。

    今日宰相秦桧称病不朝,秦府的代理人就成了秦桧的儿子、官拜枢密院使的秦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