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娘子看见女儿就止不住的笑意,但面上却还持重,对着她指一指银珠:“还不快来见过明娘子?”
说罢又冲着银珠笑道:“这是我女儿静姐儿,女孩子家家却淘气的很,天天闹的我头疼。”
静姐儿生的清秀,笑起来俏生生地露出两个酒窝,跟银珠问完好,坐在李娘子身边,细细看了那两条紫藤花的发带:“明娘子送的东西真好看,娘我带上可行不行?”
李娘子一点她额头,并没阻止,静姐笑眯眯地绑好了头发,两个小髻轻轻一摇,带上铃铛就脆脆的响,更是显得活泼可爱。李娘子摸着女儿的头发,看银珠更加地温和。
银珠抿着嘴笑,李家这个姐看上去也是个好相处的人,她就不信来个十次八次,明棠这事还会一直办不成。
坐了半个时辰,主客皆欢。李娘子亲自送着出了门。银珠坐上车去菩萨庙给明梁买烧饼,刚走过一条街,秀荷就忍不住笑了起来:“李家夫人喜欢奶奶呢,还叫奶奶多来玩。”
“她不让我多来我都得多来呢,别说现在让我来了,”银珠冲着她眨眨眼睛,“咱们七八天就来一回,全当出门消散了。”
这么一高兴,零嘴就买的多起来,不仅买了明梁的,给明珍明琼也买了一份。银珠亲自送着去了上房,明梁一见不仅有红糖烧饼,还有豆皮包了虾仁的小包子,蘸了糖霜混了猪油的甜丸子,烤的焦焦的小红薯,乐得差点就要扑在银珠身上。
金氏见银珠买了这些东西,心里倒是舒坦了一些,这个媳妇对二郎好,八成是在讨好自己。虽然之前蹦哒了个欢,可毕竟是做人媳妇的,还不是要向自己低头。
她这么一想,对银珠的态度甚至还好了几分,听银珠说庙里遇见了个读书人家的娘子,以后想去多走动走动都没说什么风凉话。
明家这里还算一片平静,李家那里却闹了起来。
说来也怪李先生嘴馋,李娘子夹了一小碟白天收到的小腌鱼佐粥,他一气吃了半碟子,一边吃一边还夸赞这鱼又香又酥,问是哪家卖小菜的铺子做的这些好东西。
李娘子半天不答,把李先生的好奇心勾的旺盛,静姐儿见爹缠着娘亲问个没完,嘴里一快就交代了:“这是明家娘子送来的。”
这下可好,一个“明”字,活似捅了马蜂窝,李先生一蹦三尺高,追着就问明家娘子是不是卖布那家明棠的婆娘,见自家娘子点了头,竟气的一摔筷子不吃了,嘟嘟囔囔的说明家再没有好人,以后家里一个姓明的也不许进。
原来明棠自从下定决心要回来,天天去李家私塾的门口堵他,李先生不理,就自己拿个板凳坐在大门前读书,没有一天不碍李先生的事。
他一个读书人,打又打不了撵又撵不动,只能变着花样挖苦,不想明家小子连气都不生,听他说话连眉头都不动一下。
李先生气急,从菜市场领了条狗回来,结果第一天就被明棠用肉包子收买成了自己的狗,尾巴冲他摇的都比冲自己欢,不仅如此,李先生若是开口骂这不要脸的无赖,那狗还龇牙咧嘴,早就不知道是谁把它买回来的了。
李先生本来就不喜欢明棠,过去嫌他读书的心不坚,性子又不好,现在因为狗的事更是讨厌他。好不容易回家看不见这人,结果吃了半碟子鱼,还是这人的娘子送的。
他勃然大怒,觉得明家夫妇打一棍子给一甜枣的行为忒不要脸,立刻闹着要把送的东西都扔出去。
李娘子理都不理他,静姐瞧着爹要摔碗,赶紧把剩下的半碟子护在了自己身边,她舌头生的和她爹一样,就爱吃这些,她爹都已经吃过了,还不许别人吃,这是什么道理。
“官人不喜欢,不吃就是了,怎么能把别人送的东西扔了呢?”李娘子看自己女儿皱着小脸,跟她爹抢碟子,轻轻柔柔地开口说道,“这样糟蹋东西,还怎么教导孩子节俭?”
李先生气的一噎,他自己节俭,家里人也跟着,平时从不许浪费,今天若是把这香喷喷的腌鱼扔了,可不是违背了自己一向的原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