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此,柳絮就住进了夏知秋特意为她建的小木屋,修秀玲就负担起照顾柳絮的任务。
除了修秀玲生育夏如花的那段时间,专门聘请保姆来照顾柳絮之外,这二十多年来,都是修秀玲亲自照顾的柳絮,从不间断。
如果说,开始修秀玲感觉有责任照顾柳絮,她在替夏知秋完成照顾柳絮的义务,这并不奇怪,毕竟她跟夏知秋的婚事,是柳絮执意要促成的。
可是这二十多年来一如既往地细心照顾,用修车师傅小汪叔的话说,是“情同姐妹”但也并非一件易事。
发生在修秀玲身上的故事,就像以前师展曾经看到过的,带着残疾妻子或者丈夫去“改嫁”、“娶妻”的那种故事,更具有内涵与情感色彩。
这就是发生在农村里的一个极普通,延续了二十多年,还将继续延续着的,发生在平凡的一男两女之间的爱情故事。
夏如春,也是在初中毕业后,生活能够自理了,才跟她的亲生母亲柳絮住在一起,方便日常照顾。像洗澡之类的重活累活,修秀玲还是亲自动手。
对于夏如春来说,柳絮是她生母,而修秀玲是她的养母,这其中的情感,只有夏如春自己知道。修秀玲和柳絮,都是她生命中最为珍惜的两位母亲,这是不用置疑的。
师展回到房间后,还在回味着夏知秋与两个女人的爱情故事。
现在还在下面吧台里的两姐妹夏如春和夏如花,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性格,就已经很好理解了。
夏如春上小学了,正好就有了夏如花。
修秀玲在夏如春身上化的时间和精力,远比在夏如花身上化的还要多,让夏如春感觉到她就是自己的“妈妈”。
小的时候,甚至于夏如花都怀疑自己是抱养的,姐姐夏如春才是妈妈亲生的,夏如花上小学之前穿的所有的衣服,都是夏如春穿过的旧衣服。
相对于夏知秋当时的经济条件,夏如花姐妹俩根本不用小的需要穿大的穿过的旧衣服那样的拮据,可修秀玲就要这样做,就连村里人也看不懂修秀玲的做法。
夏如花开始上小学之后,才开始拥有她自己的新衣服,而但凡夏如花拥有的新衣服,夏如春必定会有同样花式与款式的。
亲情,都是从许多细节中感悟出来的。
夏如春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,就改口叫修秀玲为“妈妈”了,高兴的修秀玲给夏如春又是做好吃的又买好穿的,还特意给夏如春买了一辆凤凰牌女式自行车。
那年月,能拥有凤凰牌女式自行车,可是许多姑娘的梦想,远比现在姑娘拥有名牌跑车还要来的荣耀。
而这样一些特殊待遇,夏如花永远也不会有。
“花花很聪明,她懂得她母亲修秀玲当后妈的不容易。”小汪叔说到这些时,是这样评价夏如花的。
确实,修秀玲这位后妈当得十分得让人佩服。
修秀玲不仅仅让夏如春体会到了养母带给她的温暖,柳絮也体会到了离开丈夫后生活的无忧无虞,夏知秋就更能集中精神做他的事,夏知秋这位“先进人物”的形象更加丰满与令人信服,这其中,修秀玲都在扮演着默默无闻的角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