御驾停在蓬莱殿门前,皇帝在漫天雪花中走进了陈设清雅,温暖如春的殿宇。宫人们陆续下拜,对他视若无睹的表现也已习惯,只是默默打起帘栊,又伺候他脱去外面遮雪避寒的大氅,再端来水盆等物,倒上热水伺候他洗手。
皇后尚在病中,更加受不得寒气,所以皇帝每一次来都先在外面等一会,让身上的寒气褪去再进去看他。
来了洛阳后,贵妃上下支绌,倒也安顿好了全宫上下,蓬莱殿里的人心却越来越担忧。皇后在路上时病势并未恶化,到了洛阳再度汇集御医诊脉,换了几个方子,虽说渐渐已经好转,隔几天就有精神下地转一转,但随着冬天到来,雪花飘散,不能外出后病情也被耽搁。
毕竟御医说此病是劳累加上风寒,且皇后本来就不爱动,无事时身体自然看起来健康,但若是病了则更容易缠绵病榻。为今之计不仅要解决表征,还要固本培元,才能根除疾病,是急不来的。
在静养服药之外,如果能每日出去走动疏散会好得更快,但今冬的雪来得很早,又多,无论如何也不能出去了,只好吃药调理。
即便知道情况如何,但蓬莱殿也难免在宫中沉寂下来。眼看着贵妃从协理六宫变成实际上的专权,即使挑不出对方的毛病,但作为皇后的人,蓬莱殿的宫人也难免提心吊胆,只是不敢对还病着的皇后说什么,还要预备好一套一套话宽解。好在皇后并没有问过,他们也忍不住松了一口气。
自从蓬莱殿所出的孩子都被皇帝带走放在紫宸殿之后,其实他们一直很害怕这只是皇帝的权宜之法,若是皇后久久不好,还是要暂时拣择一二妃嫔抚育。毕竟在宫中惯例如此,孩子在移宫别居或者入宫学之前,都由生母抚养,而皇后所出的皇长子与年幼的宗君都才三岁,皇帝又日理万机,顾不上照顾他们也是情理之中。
虽然皇后病好之后孩子也会回到身边,但谁又放心就让他们交到嫔妃手中呢?暂时的也不行,若是出了什么意外无可补救,就是把伤害皇嗣的人全杀了,又有什么用?
好在几个月过去,两个孩子还是住在长生殿,并无被交给嫔妃的征兆,他们也就慢慢放心。
嘉华已然入学,倒是搬去和大公主住在一起,既不用被交给嫔妃,也不必受长生殿严肃的氛围限制,想什么时候来看母亲只需对大姐姐说,两人就可以一同前来,不像是两个弟弟,来一趟必定要皇帝有空护送,或者万符在宫里一同前来。
不过这样也好,皇帝几乎每隔一两天就会来一趟,有时候天气不好,孩子不能来,他也照样无阻,蓬莱殿的人本来担心皇后病后会失宠,毕竟这种事在宫里屡见不鲜,看多了也慢慢放心。
在宫里,疾病和生育都是正当时的花朵最大的坎坷。不能侍寝只是其中一个原因。生育会被迫数月省略许多事,疾病更是无力展露出自己曾经获得圣心的那一面。所谓宠爱,最多也不过是承欢侍宴无闲暇,春从春游夜专夜,但生病生育时,这些事最好都禁绝,甚至皇帝来探望时还要强打精神巧手施妆,决不能被看见不够美好的样子。来上几次,病人哪受得了?
而从前得到的温柔体贴趣味在这种事又几乎全部消失,哪个男人会无休无止地耐心等待,频频探看,又无需礼节?失宠几乎是一种必然,起起落落也就很常见。
就算不生育,不生病,难道还能长盛不衰,常开不败吗?在宫里的人不做梦。
宫人不知长生殿的事,更不清楚皇帝最近在忙什么,只是见到他一如既往地来了,心里就放松一回。若是过了一两天的间隔还没有来,心中就难免焦灼不安。无他,只因为他们所有一切都依附蓬莱殿的主人存在,即使宫中无人脱颖而出,即使贵妃仍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对皇后也恭敬如常,没了主人撑着,他们也满心汲汲皇皇。
时间已经逐渐逼近年下,想到自己的生辰又要到了,春天也不远了,今冬下雪不少却也没有成灾,来年收成定然不错,皇帝心中还是颇觉安慰的。他对恭恭敬敬跪在面前的宫人在想什么并不清楚,也不在意,等身上的寒气都被薰笼火盆烘得消失,就立刻起身走进了瑞香的寝殿。
紫微城不如经营扩建多年的大明宫占地广阔,但蓬莱殿和含凉殿的结构却一模一样,只是细微处有所不同。前殿后寝还有一个巨大的庭院,后殿作为寝殿面阔五间,瑞香就睡在其中的东侧梢间。中间的堂屋用来待客,明间日常起居,梢间才是真正的寝室。
室内焚着瑞香从前调制的荷露香,淡雅清凉,掩盖了药味与冬日不可避免的碳火气,床帐挂在镀金铜钩上,露出里面半躺的人。瑞香没有梳妆,头发也没挽,随意披散,闭着眼靠在枕上听一个声音清亮悦耳的宫人读书,读的是前朝最出名的一个文人锋芒毕露的雄文。
瑞香性情温柔平和,但读书却涉猎广泛,这人笔锋犀利,最擅长与人车轮战,之后还会把过程写下来,流传到后世之后也备受推崇。只是这种车轮战,记录上只要不做删减,就难免会有惊心动魄处和口无遮拦处,读书的宫人一知半解,瑞香却听得阵阵发笑,把这个当做了消遣。
他不能出门,又难免无聊,御医说了最好不要一困就睡,更不利于调养,于是只好找些事情强打精神。读书写字太耗费精神女红针黹他又不耐烦,除了叫人读书来听,也就是和人闲话,和在枕上期待着皇帝过来看望自己了。
侍疾到如今更加流于表面,因为皇帝觉得和人交接也耗费精神,除了瑞香愿意,并不叫他们来打扰,每日侍疾的人不过是在侧殿枯坐闲聊,点卯而已。
瑞香得知,难免觉得不如叫他们回去的好,皇帝却叹息,也有一套道理:“这又何必?你虽然是好心,于他们却未必是好事,忠孝二字自古就是人人都想披在身上的牌匾,省了事却得不了名,没人会说你的不是,难免要说他们心不诚。与其被人嚼舌根,多数人还是宁愿辛苦一些,就是你,不还是一样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