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春之后,李治便要去弘文馆听学。李二陛下对此非常激动,不仅安排了最好的学士来教李治读书,还在头一晚上批完奏章之后,亲自给宝贝儿子准备上学所需的笔墨纸砚。
李二陛下十六岁就开始南征北战,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里读书的机会很少,所以大唐立国之后,李二陛下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,不仅自己读,还张罗了一批人才来一起读。
都说父母年轻时最缺什么,往往会下意识地加倍补偿在儿女身上,李二陛下也不例外,他就非常喜欢尊师重教、勤奋好学的孩子,比如常常挂在嘴边的四哥李泰。
“稚奴啊,收拾好没,快别磨蹭啦,爹爹这次可是请来了大学士萧德言。萧大学士今日就来给你讲《孝经》,可千万不能迟到哟。”
大清早,天还没亮,李二陛下早已经穿戴整齐,在立政殿前来回踱步,晃到门口时见李治还在慢吞吞地穿鞋,忍不住出声催促。
“兕子呢,吃得怎么样了呀?”李二陛下看着粉妆玉琢的女儿,声音又软了下来:“慢点吃,当心噎着。你要是吃不完,待会儿爹爹叫人包两块蜜碗,给你带路上吃。”
明达便拎起桌上的两块蜜碗让橡碗子拿油纸包好,张开双臂扑进李二陛下怀里。
李二陛下一手抱起明达,一手牵着李治走出立政殿,三人一起上了步辇。
先送李治去弘文馆拜师。
弘文馆原本是皇宫中藏书的地方,有很多校书郎在里面校理典籍,刊正错谬,后来又设了一个馆主,总领馆中事务,从此便开始招收生徒,一般只招收十来名生徒,全都是皇族贵戚或者功勋子弟,教学内容也都是经史书法之类。
一路又长又无聊,加上步辇颠簸,明达的肚子很快就被抖饿了。
明达拿出了蜜碗,“咔嚓”咬了一口,金色帷帐内顿时油香四溢,这种油饼是先用鸡蛋将白面和匀,加入蜂蜜后擀成手掌大的方块,撒上一圈胡麻子,加一把碎米锦,等油温升起来,放入油锅里炸熟,出锅时便形成一只金灿灿的小碗,香甜如蜜,故名蜜碗。
随着一阵扑鼻香气,李二陛下高大魁梧的虎躯动了一动。
“爹爹吃。”明达将蜜碗高高举起,递到李二陛下嘴边。
李二陛下逮住明达的肉胳膊,俯下身来对准蜜碗,“咔嚓”咬了一口。
坐在李二陛下左手边的李治将小身板动了一动。
李二陛下掰下一块蜜碗,问李治:“你知道这饭是怎么来的吗?”。李治摇头道:“孩儿不知。”,“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用勤劳的汗水换来的,我们只有不夺农时,不踩踏农田,才能常有饭吃。”李二陛下又指着不远处的一匹马:“你知道马的用处吗?”李治乖乖摇头,继续配合:“孩儿不知。”“马能代人劳苦,可我们也要让它能够按时休息,不要耗尽它的力气,才能常有马骑。”
瞧,李二陛下就是这么一个每天都要“吾日三省吾身”的皇帝!
天边露出鱼肚白,星辰斗转,渐渐西沉。步辇停在弘文馆前,著作郎萧德言已经在馆前恭候多时了。李二陛下让李治向萧德言行拜师礼,又叮嘱了李治几句好好学习之类的话,然后目送他走进学馆。
明达还没到上学的年纪,又不能带到太极殿上去,便被李二陛下放在上苑中自行玩耍。
安置好一双儿女之后,李二陛下才匆匆赶往太极殿听政,这一听便要到中午去了。午后,李二陛下又会来接明达和李治回立政殿,下午就在立政殿里召集近臣议事,晚上等儿女睡着后,还有一堆奏章等着他批阅。
这就是李二陛下最为平常的一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