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嗯,好。”贾二妹应着。
“们要去赶街啊?我也跟们一起。”这时候花朝香又从自家门里钻了出来,她正准备带着两个女儿去上学呢。
“要去吗?行,一起吧。”朱玉兰爽快地说:“三个人一起热闹,只是……”
朱玉兰想了想,又说:“要是咱三个一起去的话,一辆车怎么坐?”
“这样吧,二妹身体不舒服,她和暖暖就坐驾驶室,我和就坐后面的车厢去。”朱玉兰想了一下这么安排着。
“行,我和坐后面车厢。”一想到要去赶街,花朝香也蛮兴奋的。
毕竟都是些年轻人,虽然娃娃生了两个,但最大的也才二十多岁,对外面的世界还是充满了好奇和渴望的。
于是,贾二妹抱着暖暖去找李小松去了,朱玉兰和花朝香也赶紧收拾准备起来。
上九埂街公社去的车也不难找,每天都有去那个方向的或是路过那个方向的,贾二妹一说李小松马上就给她安排上了。
等了一小会,朱玉兰和花朝香也来了,四人都上了车,贾二妹和暖暖坐驾驶室,朱玉兰和花朝香坐到驾驶室后面去了。
“嫂子,待会到了街上们随便逛,我这车要去拉东西,大概下午四点钟左右才会返回,到时候我到街上来接们。”驾驶员说。
“好,行,一切以的时间安排为紧。”贾二妹说。
九埂坡镇,这年代叫九埂公社,地处九埂坡岭高山深谷之中,南与C川交界,西与S西接壤,是一座隐藏在C川和S西交界处的重镇。
它将时光雕刻在幢幢古色古香、雕梁画栋的明清建筑上,凝聚在山清水秀的行云流水之间。
这个古塞重镇始建于北宋时期,至今已经有近千年历史。
行走在古镇的青石板路上,C西风格的土夹竹板墙与门落与S西流派屋脊和里厅的建筑风格交织在一起,这些依据自然地形而建的古民居墙檐相连,房廊相接,可以“晴不戴帽,雨不带伞,行不出户,路不湿鞋”。
作为两省边境曾经最繁华的商埠,鼎盛时期,同样就是这条青石板铺就的大街,日行肩夫,夜歇客商,每天南来北往,熙熙攘攘,热闹了数百年之久。
除了古镇建筑遗产宝藏之外,作为中山歌之乡,九埂坡人好唱歌,音调或缠绵幽婉,或粗犷奔放,盘绕在绿水青山之间,成为一道别样生动的风景。
贾二妹一踏入这里便被这古镇的文化底蕴给深深吸引了。
哎这样的原滋原味的古镇文化要是能一直这样保留到二十一世纪,不被后来的商业气息给侵蚀该多好啊!
想想后来的二十一世纪处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现代化古镇,贾二妹就庆幸自己重生到了这个年代,虽然这个年代的物质生活水平都远远比不上后世,但原滋原味的空气和古镇风貌真是令她享受极了。
三大一小四个人穿过古街到了公社医院,一检查出来贾二妹果真是淮上孩子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