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下来的日子,在专注的忙碌中飞逝。
安晓芳帮忙找来一个导演系的研一学生,画工很好,基础扎实,天天跟在汪言身后,帮忙画分镜头剧本。
王牧野本人的画画功底一般,但是想法很多,是非常好的补充。
汪大少索性让王牧野和严小雨都住在香记总统套,集中精力磨剧本。
每天专门去找一次傅雨诗,看她的现场表演,研究表现手法、描绘镜语系统风格。
然后回来继续画分镜,改本子。
可以肯定,没有任何一个剧组是这样的工作模式。
在以往,文字创作期、导演加工期、演员准备期、剧组筹备期、正式开拍期,基本算得上泾渭分明。
偶尔会因为一些特殊情况使得不同工作期有交集,但是没谁像汪言这样准备一部电影。
大少不差钱,就是任性,非要用钱砸出一部好电影。
傅雨诗因此快速成长着,新演员对镜头的不适应,在她身上快速消退。
表演方面仍然有不少问题,但是,汪言并不需要她立即成为一个影后级别的演员,只需要她针对性的演好本片。
她有太多时间,去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慢慢磨。
很快,她就做到了汪言要求的底限。
但是大少仍然觉得不满足,希望她展现出更多的灵性。
距离开拍还有3个月时间,完全来得及,汪大少很期待她交出的最终答卷。
剧本和分镜图的进展更大。
汪言看过成片,全程主导,做统筹。
王牧野天赋惊人,查缺补漏,做减法。
严小雨审美好、擅长构图,画图时能够完美get到两人的需要。
两个天才+一个润滑油,融洽至极。
等到安晓芳再次和导演组开碰头会的时候,拍摄场景、场地都已经可以确定了。